中新网重庆1月10日电(韩璐 章莹)“出租行业的种种‘顽疾’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驾驶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造成的”,10日,重庆市政协委员、南岸区政协副主席龚小雪就今年的“两会”提案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专访。其在提案中称,建议在重庆出租运输行业建立“司机心理干预服务机制”。
出租车历来是一个城市的“窗口”行业,但在重庆,出租车司机的服务却惹来乘客诸多诟病。龚小雪对重庆多家出租车公司调研后发现,“心理压力过大”正是破坏出租车司机工作热情、影响工作效率的罪魁祸首。
据调查,工作时间长、强度大、安全风险高、竞争压力大、昼夜生物钟时常颠倒、饮食无规律等,加之道路交通运输环境纷繁复杂,乘客鱼龙混杂,这些都是导致出租车司机心理出现焦虑、抑郁、偏执、情绪不稳定等特征的原因,因此在其心理层面产生了“职业疲劳”和倦怠感。在心理压力作用下,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出租车司机“开快车、抢道、拒载、宰客、绕道”等严重侵害乘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恶习。
为此,龚小雪建议,由重庆市出租车汽车行业协会牵头,各出租运输企业对本公司驾驶员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调研,在出租运输企业里建立心理咨询热线或设置心理资讯室,供司机发泄怨气、倾吐不快,消除心理障碍,提升抗压抗挫能力,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。同时,由出租车企业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与驾驶员面对面交流,适时开展心理疏导,及时采取释压、解压治疗疏导不良情绪,树立健康阳光心态。
|